“华为杯”第一届中国研究生网络安全创新大赛上,武汉大学的一项获奖项目“InvisDefense隐身衣”引起了人们的关注。和隐身战斗机对雷达隐身的原理类似,这套“隐身衣”应对的同样是机器识别,而非肉眼识别。
据悉,InvisDefense隐身衣可提供全天候的隐身防御。白天场景下,其特制的迷彩图案能有效地干扰视觉神经网络,使其“失明”。夜间场景中,其通过在服装内部嵌入温控材料,实现在热红外成像下的隐身,可在机器视觉下隐身用以保护人身安全。
InvisDefense隐身衣研发团队指导教师、武汉大学教授王正表示,人们都知道,穿上迷彩服能让自己不容易被人看到,但还是很容易被计算机视觉识别,因为它是靠算法“看见”。于是,研究团队通过新算法来设计一种迷彩纹路,让目前常用的行人检测方法失效,“通俗地说就是,摄像头可以拍到你,但判断不出你是人类。”对于夜间模式,目前计算机视觉常用的是红外热成像来判断,与之对应的办法是在“隐身衣”内装一些温控装置,使计算机难以通过热成像图案来判断。
想要实现“隐身衣”的理论设计并不容易,首先要解决的是一种平衡,即要通过算法设计出最不‘显眼’却能让计算机视觉失效的图案。”为了找到这种平衡,团队成员不断通过电脑模拟,3个月内经历了近700次失败,才取得理想结果。
另一个难点是实现昼夜兼容。团队的目标就是找到成本最经济的方案,改变局部温度后,还要计算出有效的排列方式,最终能成功干扰计算机视觉识别。通过团队的测试可以发现,最终只需要在上衣内装上4处不规则形状的温控装置,就可以让红外成像识别“失明”。
据介绍,目前InvisDefense隐身衣可以做到行人检测精度下降57.0%,未来可以更高。
当前,无人机作战已经十分普及,还有很多国家在研究机器作战,未来人和机器的对抗会十分常见。因此,“隐身军服”的研究十分必要。该隐身衣的价值在于可能为我国国防事业作出贡献。对于民用方面来说,其价值在于反向促进人工智能模型安全性的提升。
聚研究团队人员透露,目前一套InvisDefense隐身衣的成本约500元,是一种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。 |